
完工產品成本=月初在產品定額成本+本月實際發生成本-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
所有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差異(如材料價差、人工效率偏差)均由完工產品承擔。
生活化解讀:成本核算的"預制菜譜"
想象一家連鎖烘焙廠生產10萬個月餅禮盒:
?月初在產品:1萬盒完成餡料填充未烘烤
?本月投產:新增原料費80萬元,人工費20萬元
?月末在產品:0.9萬盒處于包裝階段
傳統核算痛點:
若月末盤點時發現面粉實際用量比定額多消耗5%,人工效率下降8%,這些差異如何在半成品與成品間分配?
定額成本法解決方案:
?設定標準參數:
單盒面粉定額:0.5kg×10元/kg=5元
單盒人工定額:0.2小時×50元/小時=10元
?月末在產品計價:
0.9萬盒×(5元+10元)=13.5萬元定額成本
?倒擠完工成本:
(月初1萬盒×15元)+(本月投入100萬元)-13.5萬=101.5萬元
這種方法如同使用"預制菜譜":無論實際烹飪中出現火候偏差或調料增減,最終菜品定價仍按標準食譜執行,差異由已售出的成品承擔。
典型適用行業案例分析
案例1:化工行業反應釜生產
某氯堿廠電解車間有6臺反應釜,每月末在制液堿穩定在200-220噸之間(波動率≤10%)。其適用性體現在:
?材料定額精準:每噸液堿消耗氯化鈉1.5噸±0.03噸
?能耗指標固化:電解工序耗電量恒定在2800千瓦時/噸
?設備周轉率穩定:反應釜每月啟停次數固定為12次
實施效果:
將月末200噸半成品按定額成本(材料+能耗)計價,差異部分(如電壓不穩導致的超額耗電)直接計入當月3000噸成品成本,避免跨期分攤復雜度。
案例2:制藥行業凍干粉針劑生產
某生物制藥企業凍干工序具有以下特征:
?工藝參數鎖定:凍干曲線溫度控制在-45℃±1℃,真空度0.08mBar±0.005mBar
?半成品存量恒定:凍干箱裝載量固定為5000支/批次,月末總有1-2批次處于凍干中期
?成本結構透明:原料成本占比82%,凍干工序加工費占比18%
操作要點:
對凍干中的1萬支半成品,按定額計算凍干機折舊(單支0.8元)和氮氣消耗(單支0.2元),差異部分(如設備故障導致的氮氣泄漏)直接歸集到當月8萬支成品。
實施過程中的三大避坑指南
1.動態校準機制
建立季度定額健康度評估體系:
?材料損耗看板:跟蹤硅鋼片裁剪利用率、芯片焊接報廢率等核心指標
?工時偏差預警:當某工序實際工時連續3個月超定額5%時,觸發工藝優化流程
2.特殊場景處理規范
?跨月生產批次:對生產周期超30天的船舶發動機等產品,需分階段設定定額(如鑄造階段80%、組裝階段20%)
?替代材料使用:當鋁合金替代銅材時,按等效導電性能折算消耗量
3.差異分析技術
采用四象限分析法處理成本差異:
差異類型 | 處理方式 |
---|---|
材料價差>5% | 調整采購策略 |
人工效率差異>8% | 優化作業動線 |
能耗波動>3% | 啟動設備檢修 |
綜合差異>10% | 召開跨部門定額評審會 |
定額成本法vs定額比例法
維度 | 定額成本法 | 定額比例法 |
---|---|---|
?適用場景 | 月末在產品數量穩定 | 月末在產品數量波動大 |
?差異處理 | 差異全由完工產品承擔 | 差異按比例分攤 |
?數據要求 | 只需月末盤點數量 | 需全程記錄消耗量 |
?行業案例 | 水泥熟料窖存
8
|
定制家具生產 |
維度 | 定額成本法 | 約當產量法 |
---|---|---|
?核算邏輯 | 按預設標準計價 | 按完工程度折算 |
?優勢 | 減少主觀判斷 | 反映實際進度 |
?劣勢 | 依賴定額準確性 | 需頻繁評估完工率 |
?選擇建議 | 標準件制造(螺絲、軸承) | 非標設備組裝 |